变量与常量
“妈的,京东给你们商家的时间短,给我们的时间也短。”
“京东太黑了。”
“单价还低,唉——”
以上来自我在一家兰州拉面馆听到的,外卖小哥和商家的对话。
这可能只是个别情况,警惕海量个例。
有些简单的想法,原本想再等等,等到真正触及核心,但发现很难,就先写一点。
总感觉自己心里好像少了点什么,灵魂可能是残缺不全的,如果它真实存在的话。
就像一个乐队什么都有,唯独没有贝斯,听是能听,不过很奇怪。
具体原因我还没有找到,先说一说可能存在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,这里面冲击最大的就是疫情了。
疫情毫无疑问是突发的,是最大的变量。
后来逐渐适应了疫情带来的种种变化,它由变量变成了常量。
接着常量就被抽走了,残缺由此开始。
至于什么时候补完?恐怕一辈子都做到,参考经历过所谓“三年自然灾害”时期的人对粮食的珍惜。
不过那一天一定是,不再有意无意囤口罩,重新回到不知口罩为何物的一天,就像不知易子而食为何物。
或许有人会感慨,有些伤,到最后,疤痕都没留。
不过,相信他们能够从上一代人的墓志铭里读出那种刻骨铭心。
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做着没啥意义的工作,挣着不知所谓的金钱,然后又把钱花在没多大意义事情上。
普普通通,碌碌无为,纸醉金迷,功名利禄,白天咖啡,晚上饮酒。
无意批判什么,因为就算是这样,每个人依然承载了这个世界的可能性。
每个个体,每个人,每只动物,每株植物,都是世界可能性的一种表达,独一无二。由此世界才丰富多彩,充满无限可能。
其实到头来会发现,大部分人的追求,在本质上和“三和”大神们没啥区别。
无外乎“三和”大神是干一天,休息三天,其余则是想努力干十年,然后提前三十年退休。都是 1 : 3,数字上很和谐,差别不大。